今年湖南新高考多少分可以考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全省排名在多少位次?以下为高考志愿AI填报系统提供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历年在湖南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供2024年考生志愿填报参考!
一、2024年湖南考生多少分能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依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3年在湖南的招生录取数据分析:
1、2024年湖南考生(物理类)高考分数预估要得517分左右才能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批,或者位次排在66697名左右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批录取的概率才算是比较大;专科批最低分预估要得419分左右才可以上,或者位次排在165165名左右才能被录取。
2、2024年湖南考生(历史类)高考分数预估要得505分左右才能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批,或者位次排在18566名左右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批录取的概率才算是比较大;专科批最低分预估要得422分左右才可以上,或者位次排在61142名左右才能被录取。
附1:【物理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湖南历年录取分数线(2021-2023)
年份 | 院校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17 / 66697 | 415 |
2023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湖南(物理类) | 专科批 | 419 / 165165 | 200 |
2022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06 / 66205 | 414 |
2022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湖南(物理类) | 专科批 | 416 / 160400 | 200 |
2022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国家专项计划)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495 / 76748 | 414 |
2021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22 / 61849 | 434 |
2021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湖南(物理类) | 专科批 | 423 / 146347 | 200 |
附2:【历史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湖南历年录取分数线(2021-2023)
年份 | 院校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505 / 18566 | 428 |
2023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湖南(历史类) | 专科批 | 422 / 61142 | 200 |
2022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516 / 18911 | 451 |
2022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湖南(历史类) | 专科批 | 449 / 60106 | 200 |
2022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国家专项计划)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521 / 16820 | 451 |
2021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537 / 15576 | 466 |
2021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536 / 15967 | 466 |
2021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湖南(历史类) | 专科批 | 459 / 57213 | 200 |
注:每年高校的录取分数线都会根据考生的成绩和招生计划有所变化,以上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2024年湖南高考实际要多少分才能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待录取结束后,以官方权威发布的信息为准。
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简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根同源。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开展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正式印发。2018年,开始在香港地区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3个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2022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意见》,更加坚定了全校师生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信心,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学校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和智库建设,拥有全国工会学研究会、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中国工会·劳动关系论坛等多个学术研究平台,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一带一路”与劳动关系研究所等7个校属研究机构和中国职工发展研究所等21个院(部)属科研机构,形成了一支研究能力突出、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研究团队,在工人阶级与工会理论、劳动关系、劳动法学、劳动经济、职业安全卫生、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校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劳动关系和工会研究院以“资政、启民、崇劳、厚生”为使命,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通过编辑研究动态、撰写咨询报告、发布蓝皮书等形式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中央和全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