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吗

淘百科 41 0

嘉应学院是双一流大学吗?

不,嘉应学院不是双一流大学。

嘉应学院是广东省一所全日制公立本科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革命老区、前中央苏区叶剑英元帅故里、享有“世界客都”、“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美誉的广东省梅州市。学校招收15个省(市、区)学生,普通全日制学生2.8万余人,成年学生近1.1万人。学科涵盖11个学科,包括文学、科学、工程、法律和医学。现有省级重点学科8个,本科专业59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级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和3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学校共有四个校区,总部设在江北校区。校园占地1800余亩,建筑面积61.98万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是学习的理想园地。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明显的特点。学校前身为眉县女子师范学校,始建于1913年,已有108年的办学历史。它经历了65年的中等技术教育和22年的高等教育。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04年在广东省增设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考核;2018,被列为广东省高校高等教育“加固”推广计划;2021,将办学体制从“省、市共建”改为“省属本科院校”;广东省已建立博士工作站,与中山大学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具有“植根侨乡、服务地方、弘扬客家文化”的办学特色;为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嘉应学院办学水平:

--既要引进,又要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坚持引进与教育并举,以人才强校,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59人,其中高级职称136人,副高级职称367人,博士236人,硕士823人。目前,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农业科研优秀人才1人,广东省高校“万人计划”国家培养目标1人,国家优秀教师1人,省级“创新尖子人才”1人,广东省高校“万人工程”22名“粤南优秀教师”、2名“省级名师”、6个省级培养目标“省级优秀青年教师”6个培养目标,省级帆船计划4个。邀请了268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访问(荣誉)教授,邀请了一大批行业、企业专家和中小学知名教师进驻校园,共同培养人才。学校加强教师内部培训和“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了青年医生、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培训计划。近年来,已有1000余人在国内外攻读学位、进修和培训,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活力的教师队伍。

--创新引领并提升内涵。学校以创新为动力,不断积累力量,彰显内涵,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广东省有1个优势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3个广东省“影响力强化”推广计划重点学科。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山区特色农业资源保护与精准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中心“高性能覆铜板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柚子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省、市级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五华三黄集科技创新中心”等20多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近年来,该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类项目9个,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过了130个;获得横向科研项目179个;教师在国家公共出版物上发表了近3000篇科研论文篇170,被国际著名自然科学检索系统收录篇获得国家专利81项;4项省政府奖励;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

--增强凝聚力,为当地人民服务。这所大学扎根于梅州,开办了一所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大学。目前,我们正在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共同建设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和咨询服务基地,与广东省纪委监察委员会共同建设广东省高校廉政研究中心;与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建“苏维埃精神(广东)研究中心”;与梅州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梅州市、中山大学共同打造“知识产权研究院”、“粤东北区域协调发展与农村振兴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梅州分中心”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近年来,学校先后选拔了近百名省、市科技委员、170余名企业科技委员、200余名农村科技委员,200余名教师与各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与梅州30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承担了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建立“教师教育发展中心”,扩大和加强粤东北地区的基础教师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足球(工业)学院优势,积极为梅州足球特区建设服务。

--传播文化,承担使命。学校以传播文化为使命,在文化传承中创造发展特色。成立“苏维埃精神(广东)研究中心”,为地方各级党政部门开展大量干部培训,为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做出积极贡献。客家音乐文化项目被批准为广东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有助于提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学校成立了客家研究院(含客商研究院)、客家学院,建立了“客家文化研究基地”,并荣获首届“全国客家研究小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客家专业委员会”;与梅州市合作举办“世界客商大会”、“世界客家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承办“海峡两岸客家文化论坛”等活动;每年举办客家研究夏令营、客家学习论坛,组织师生学习红色文化,开展“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系列主题活动,举办“苏区精神讲堂”,继承和弘扬旧中央苏区精神和优秀客家传统文化。

--国际合作和开放办学。学校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在开放与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凝聚发展的合力。一带一路,广东省建立。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中心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立的。加强与南洋、香港、澳门、台湾、印度、欧美等国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学校已与国内外20多所高校开展了交流与合作。近年来,73批管理干部、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国进行学习交流、培训研究和参加学术会议,23批学生出国学习实习;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培训。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应用型人才。

--同心同德,勇往直前。百年风雨,开拓进取,进入新时代。学校正抓住办学体制调整、广东省实施新一轮高等教育“赶工强校”推广计划、中山大学“集团”帮扶等重大机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围绕党的四大确定的学校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中长期发展目标,以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以“申朔”为起点,科学制定并启动实施“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凝聚新的发展动力,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为建设“中国同类高校前列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努力!

嘉应学院全国排名

根据校友会大学排行榜数据,嘉应学院在全国排名第400位,在吴树莲大学排名第584位,在软科学大学排名第467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