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孤独症群体:融合教育是治愈孤独症儿童的“解药”吗?

淘百科 424 0

假如孤独与生俱来,如何用爱驱散心中阴霾?

在第15个世界孤独症日来临之际,奥一新闻记者走进广州的三个孤独症家庭。虽年龄、经历等各有区别,但他们都面临着相同的困扰:师资缺乏,公立学校一位难求;社会康复机构良莠不齐,缺失统一标准......该如何解决孤独症孩子的教育问题?

关爱孤独症群体:融合教育是治愈孤独症儿童的“解药”吗?

融合教育是必然趋势

对于大部分孤独症儿童家庭来说,家长们都有一个共同心愿:希望孩子能早日回归正常的社会。

如何实现这一心愿呢?“融合教育是实现孤独症孩子们正常回归社会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广州市残联教育就业处处长文凯在接受奥一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融合教育是孤独症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

记者发现,《“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也提别提及“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广州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上有哪些帮扶?文凯表示:“广州市残联非常重视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无论是从政策还是资金、人力等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力度。比如说对孤独症孩子提供康复资助的政策,这一政策可以覆盖到0~14岁的孤独症儿童。此外还将通过扩建广州市康纳学校,为家长们提供更多的公校学位资源。”文凯还透露,“广州市残联也在大力推动融合教育。”但他同时也指出,融合教育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是缺乏专业的老师队伍,“每一个孤独症的孩子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对师资的要求非常高。”其次社会包容氛围也有待提高,“很多普通孩子的家长不愿意自己孩子的班上出现孤独症孩子,认为会扰乱教学秩序。”文凯强调:“融合教育体系需要建立在整个社会的包容理解基础之上,才能行之有效。”

广州市康纳学校副校长贾红桃向记者介绍,作为广州市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康纳学校每年都通过各种形式和平台呼吁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注和接纳,打造市级融合教育培训班品牌,深入普校做个案的专业化支持等。为了给普校教师提供干预和教育的抓手,康纳学校融合支持团队历经十多年时间,开发基于特殊需要学生的《社会情绪课程》,其教师用书即将通过华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课程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形成初阶社会情绪课程和高阶社会情绪课程。

“当前的现状是,特殊教育学校是倡导融合教育的主力军。”贾红桃表示,但事实上,打造良好的融合教育体系,主阵地应该在普通学校:“普通学校提供教学环境,特殊教育学校在特殊儿童的评估、个性化教育支持计划拟定、课程设置以及个案管理方面提供专业化支持。普特进一步加强联合,形成合力,这样才能保障和营造最适合融合学生发展和成长的生态化支持环境。”

融合教育的“师资之困”

除了公立学校,一些民营教育机构也在通过自身力量推动融合教育。2020年12月,广东省出台《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孤独症融合教育政策支持愈发完善。融合教育、融合老师也日益地被大家认识和接受。

位于黄埔区水西路的广州市护苗儿童康复服务中心,是广州最早开始探索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机构之一,率先开创名师名医康教结合模式,同时与民办幼儿园合作,进行融合教育推广。

据黄埔区东荟城幼儿园的周园长介绍,该园自2020年就开始与护苗合作进行融合教育。幼儿园共有15个班,500个孩子,目前已接收9名特殊儿童。“孩子们上午在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下午在机构继续学习。有两个孩子康复情况已有较大好转,正准备今年升入小学。”

广州护苗儿童康复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兰香表示:“引导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拥有合格的、充足的特教老师队伍是比钱更关键的问题。”她指出,现在社会对孤独症融合教育理念已日益接受,但由于没有配备特教老师,没有资源教室,老师们常常力不从心。

周园长也表示由于幼儿园缺少特殊教育师资,孩子们的教学部分交由机构老师负责。“眼下当务之急是加大对普通老师的相关培训,让老师们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支撑。否则如遇到特殊情况,我们将措手不及。”

她同时也希望,未来加入融合教育的幼儿园越来越多:“我们的能力毕竟有限,如果大家一起来,这些孩子们的明天会更好一些。”

孤独症康复机构建设有待加强

据记者了解,能接受融合教育的孩子多属于轻度孤独症。对于康复程度欠佳的孩子,家长们会选择进入特殊学校或特殊教育机构。公立特殊学校生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需求。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有1000万以上的孤独症患者,其中14岁以下孤独症儿童超过200万,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以广州市为例,专门招收孤独症孩子的学校仅广州市康纳学校一家,学位200个。“我们目前和白云区政府已完成初步洽谈,计划扩建康纳学校。”文凯透露,新建校区将提供600个学位,进一步缓解学位供给不足问题。

一边是学位紧缺,一边是孤独症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巨大的市场需求之下,出现了大批针对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机构。此类机构以私人民营为主,由于缺少统一监管,出现不少乱象:乱收费、不规范,甚至是无特殊教育背景人员冒充专业教师等。

尽早干预是改善孤独症预后的关键,但是如果家长找不到合适的机构、而机构又普遍面临专业化不足的问题,这会耽误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融入社会的最佳时机。对此,文凯建议:“首先家长需要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接受诊断,听从医生的正确建议。其次,家长需要多学习孤独症相关的专业知识。孤独症的治疗不仅依靠医院与机构,更需要家庭的配合。家长学习专业知识,一是能辨别社会机构的专业程度,二是能更好配合医院与机构,协助孩子完成训练。”

从诊疗到康复再到融合教育,缺乏统一标准是特殊儿童康复行业贯穿始终的难题,也是市场上的孤独症康复机构乱象重生的根源所在。文凯表示:“目前在整个的孤独症康复行业中,确实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有一些属于‘浑水摸鱼’机构,但它始终是个市场行为,很难有效监管。我们将建立一些名单,希望能在公办机构不足的情况下给家长提供参考。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对这些机构进行一些行业规范。但这项工作需要时间,也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监督。”

奥一新闻记者 管玉慧 张洁莹

标签: 儿童教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