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小故事丨小升初,孩子们怎么选?两位初中“过来人”有话说

淘百科 514 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金丹丹 沈蒙和

选公办还是民办?

临近四月,每年一次的“小升初择校选择题”又摆在六年级家长面前。

不过,从2020年杭城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新政开始,公民同招、全民摇号、民办学校在审批地范围招生,去年,杭州初中升高中实施名额分配生等政策及杭州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已经让很多“小升初”家庭的选择发生了变化。

这几年,钱报记者发现,家长们的选择更理性,心态更淡定了。

对于小升初,孩子们怎么看?

从本周我们进行的入班调查来看,今年多数六年级同学还是倾向选择公办初中。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了两位初中“过来人”,一位原就读于民办小学,如今在公办初中;另一位恰好相反,本是公办小学毕业生,目前就读公办初中。

成长小故事丨小升初,孩子们怎么选?两位初中“过来人”有话说

主人公:何浩(化名),杭州某公办初中初一学生

从民办小学到公办初中

每天睡足八小时,学习效率高,这一年长高不少

成长小故事丨小升初,孩子们怎么选?两位初中“过来人”有话说

我原来在杭州一所热门民办小学就读,成绩还不错。

早几年,家里说起升学问题,都倾向于民办初中,但我读五年级时,情况有变化。爸妈留意到升学趋势发生变化:民办初中取消自主招生,100%摇号,纯拼手气。这种转变对想拼实力升学的我来说,反而提高了门槛,很有可能摇不中。另一方面,重高分配生比例不断提高,对公办初中又是利好消息。

所以,我升入六年级后,全家都动摇了去民办初中的心。在正式报名前,爸妈陪我连着跑了好几所初中,有热门民办和有公办,进行了“实地考察”。说实话,民办初中的校园真的挺漂亮,设施设备也高大上,让人很心动。相对来说,公办初中的设施设备就显得平平无奇了。

网上报名窗口正式开通后,我喊爸妈开了个家庭会议。他们给了我不少建议,但做决定的还是我,先定下来选公办,再敲定了现在就读的初中。

这所公办初中有三个特点很吸引我。

一是离家近。我和爸妈去实地考察时专门测算过,骑车上学用不了15分钟,每天可以多睡会儿。而且我不喜欢住校,听人说初中阶段青春期问题多,走读的话每天都能跟爸妈交流,可以避免很多问题。

二是规模大。按现在的重高分配生制度,每年能拿到的分配生名额较多,我更有把握争取到。

三是师资强。实地考察时,我和这里的老师就聊过很久,听了很多有关师资介绍,觉得蛮靠谱。

想到这些,我觉得校园小点就小点吧,好歹运动设施设备都全的,课余时间想跑跑跳跳没啥问题。

现在初中读了大半年,爸妈觉得“总体满意”,尤其听说部分民办还有可能转成公办后,更是庆幸当初的决定。我一直很享受,当初的选择是挺明智的。

我每天可以睡足8小时,早上6点半起床,吃早饭时还能听会儿新闻,然后从从容容出门上学。中午,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会来班里答疑。

我之前和民办初中的同学交流过,公办和民办的作业量差距很明显。我的作业量比他们要少,晚自修第一节课就能写完。所以,只要不下雨,午休时间和下午放学后,我会抽空去打乒乓球,那里有不少作业效率高的同学,既可切磋球技,又能交流学习。我觉得,作业量并不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而是要看题目出得好不好和完成的质量。我的作业不多,但还是有拓展题,对提升能力有帮助。

班里的学习氛围,比我想象中要好,同学们都挺上进的,平常聊学习比较多。老师还让我们自发组队,挖掘大家的兴趣特长。当然,班里也有一些成绩相对薄弱的同学,老师同样关注,一个多学期下来,他们进步不少。

可能是因为学业负担不重,加上体育锻炼积极,我这一年长高了许多,所以对于当初的决定,我和爸妈从没后悔过。

主人公:小希,杭州某公办初中初三学生

从公办小学到民办初中

每天很努力,才能保持“中等生”,我经历了成长蜕变

成长小故事丨小升初,孩子们怎么选?两位初中“过来人”有话说

我2019年9月读初一,是杭州实施公民同招、全民摇号前的最后一届。

那个时候的小升初,因为有太多的选择,带来了太多的焦虑。

记得那年的寒假开始,各种小升初群就弥漫着似有若无的硝烟。我倒还好,我妈特别焦虑。茶不思饭不香,寝食难安,说的就是她了。每天刷论坛、公众号,如雷达般搜索所有关于升学的蛛丝马迹。稍微一点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她脆弱的神经。

爸妈在升学上的想法很统一,尽可能争取优质的教育资源。我刚读幼儿园,他们就买好了区内口碑很不错的学区房,读了公办小学。我很喜欢我的小学,离家很近,老师们都超nice,学校活动很多,我妈最满意的,是老师在教学上非常扎实。那时候没有“双减”,不能免俗,爸妈给我报了超多学科培训班,英语、写作、奥数、科学是标配,再加上钢琴、篮球、围棋、模型等,双休日几乎都冲在路上。刷题、考证,我都弄过。老妈说,这是为小升初准备多一点“筹码”,万一没摇中,在自主招生时可以“高看”我一眼。

小学六年,我还是挺优秀的,校内成绩名列前茅,也拿过各种大大小小的奖。虽然不是那种可以被“一眼相中”的“牛娃”,也算得上是“学霸”吧。不过,因为我不够“顶尖”,老爸老妈经常说,“次牛娃”选择多,也更迷茫了。

班主任当时建议我们,去家门口的公办初中,争取分配生(当时还叫保送生)很香。但那时候民办初中吸引了大部分各校的“头部学生”,留给公办的好生源不多,而且,我爸妈和很多家长一样,是有“民办情结”的。我妈给我科普了几所民办初中的师资、管理、课程,我都挺喜欢的,当然,她更在意的是“升学率”,在每年进“前三所”、“前八所”的数据面前,难以控制心动。

“削尖脑袋挤民办”,老妈用这句话总结了我小升初的第一选择。

报哪个民办好?各有亮点,太难抉择。我们开了家庭会议权衡再三,放弃了我很向往的一所住宿民办初中,因为爸妈舍不得我住校,打算报名离家比较近的这所。

当时,我的目标很清晰,初中三年,上前三所重高。

摇号时我的运气发挥了作用,进了!

那个暑假,全家都特别开心,我也信心满满,打算在初中大干一场!

但很快,我遭到当头一棒——入学后的第一次摸底考,砸了。那之后,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不理想。我可是在小学从没在班里掉出前三的啊,在初中竟成了妥妥的“中等生”,甚至有时候会掉进班里的后三分之一。到了初中,我的理科偏弱,在一次次的“打击”下,曾更擅长的文科也丧失了优势。

不仅我,爸妈都很难接受这样的落差。

怎么办?死命努力呗。课内从不落下,课外,老妈给我物色了补习班,每周末去上。我的成绩有起色了,但起伏很大,在高手如云的班里,从来没有在成绩上刷过存在感。我超羡慕那几个神一般的同学,搞各种竞赛,学习还轻松,几乎从不失误。

我曾觉得自己很聪明,在学习上游刃有余,现在却要每一天都很努力才能跟上班里大部分人的脚步。每天都很渴睡,我不敢放松,怕会掉下更多。

作业多,速度不够快,挤压了睡眠时间,周末还要上那么多的辅导班。我没有时间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了。我喜欢看历史书、小说,但初中几乎没有了课外阅读的时间,偶尔看个球赛、电影,都觉得太浪费。原来,我很得意我的作文,同学老师都觉得很灵动,但现在,字里行间除了按部就班,我再也写不出金句了。

有人说,心理承受能力强的,才能适应民办的竞争。

我的心态还行吧,至少没有趴下,也没有逃避,没有厌学,还愿意去努力,和同学们相处也不错,三年里也有很多开心的事,但自信心,是切切实实被打击到了。曾经的我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好,但现在,我会经常会问自己,我真的可以吗。

现在,我面临初三最后的冲刺。三年前立下的“前三所”目标,我早放弃了。分配生,我现在的成绩不敢想,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只能裸考冲一冲“前八所”。

前几天,我和去公办初中的同学聊天。有好几个同学的小学成绩远不如我,但在公办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三年比我轻松太多,没有特别意外,分配生是稳了。但三年中,他们也经常羡慕我,觉得我的同学都好优秀,有竞争是好事,可以你追我赶努力,如果裸考的话,竞争力肯定更好。

突然觉得,真的是围城啊!

有时候我会想,三年前这个选择正确吗?

有阿姨说,很羡慕我早生了一年,因为从2020年开始,就是公民同招、全民摇号政策,选择少了。如果我晚生一年,会做其他的选择吗?

其实,我对我的初中还是挺满意的,管理井井有条,课程设置丰富,老师教研能力很强,非常认真负责。我的小伙伴们虽然“卷”,但很多都是各小学里的佼佼者,很优秀,也激励我不断努力,见识了“人外有人”,让我更有动力去奋斗。

初中这三年,对我来说不太友好。三年的疫情,让我们有很多的无奈。老妈经常给我做心理建设,我知道,其实这也是在说给她自己听,经历疫情、强竞争的考验,我都挺过来了,我会更强大,迎接成长的蜕变。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标签: 小升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