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备考计划 备考高三语文复习规划

淘百科 92 0

高三作文备考计划 备考高三语文复习规划

  高三作文复习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往往费时多、效果差,好的备考计划能帮助你备考作文,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高三作文备考计划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作文备考计划

  1、增强审题意识,重视立意训练

  纵观近几年的作文材料,无一例外都蕴含着深邃的寓意,对学生的抽象辩证思维有相当要求。审读材料从两个维度进行把握,挖掘出材料的寓意以及发散迁移。

  第一个维度是读懂。以2013年高考作文题为例,材料中联接了“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和“世界上更重要的事”两个概念,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后者范围更开阔内涵更丰富,这是割断地说区别。从联系的角度看,一个人也有可能在脚踏实地做好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的同时,也用发展的眼光进行长远的规划,发现世界上更重要的事,借此来不断调整当下的节奏和方向,那么“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和“世界上更重要的事”这两个概念就是相通的,个体从而能够平衡当下和未来,现实和理想,拥有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所以两个概念的关系实际上是辩证统一不可偏废,但是,命题人此处又明显是偏向于“世界上更重要的事”这个概念,这是由当下社会现实决定的,这也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我们是多么容易把“脚踏实地”变成“循规蹈矩”,把“尊重现实”变成“目光短浅”。所以考生在审题时,既要看到辩证亦要有所侧重。并且两个概念转换的条件也需明确。有必要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包括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基本范畴和矛盾分析法,对于训练抽象辩证思维十分有帮助。事实上2014年的作文题就是对于 “相对与绝对”这一范畴的变相考查,2013年作文题则强烈表现了永恒发展这一基本特征。

  第二个维度是验证。关系到立意和选材。在第一维度基础上,如何立意,目标是“深”。以自我为圆心,以活动为半径画圆,所得为生活之实际经验,但是,对于高中生的要求不止于此,要能纵横古今中外,心里不只有自己还有亲朋好友,除了小家还有民族国家,除了当下还有伟大的传统、未知的将来,除了本国还有外国,除了社会还有自然。好的立意和好的选材结合在一起。结合对寓意的理解,来审视经验范围内的所有素材,逐渐细化自己的观点并且确定佐证的论据。立意经过训练能促使我们从狭隘的生活经验突围,获得更丰富的生命体验,并且有更开阔的胸怀,这亦是考查立意的目的所在。要加强训练,积累真正有启发性的材料。

  2、 加强段落写作训练

  作文训练以片段训练来进行,目标是做到“实”,形成良好的布局。

  从两个维度切入:完全段落和不完全段落。前者有完整结构,包含观点、论证和总结。后者依附于完整段落,起到引入、过渡、总结的作用。

  (1)写好完全段的策略:

  ① 用好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

  叙的是事实依据,议的是观点态度,夹叙夹议自然避免了冗长叙述的琐碎无主和呆板说理的空洞枯燥,形成事理交错印证、情理彼此互补、清晰鲜明、可感可信的表现力。因此,夹叙夹议是把文章写实写活写美的基本方法。

  事实上,文章不充实,好多出在不会夹叙夹议。或纯粹叙事,累赘浅薄;或纯粹议论,枯燥乏味;或叙议分离,杂乱无章。苦练夹叙夹议的基本功,是当务之急。

  ②叙述求实

  叙述的“实”体现在“精”、“曲”。

  “精”——提炼精要。记叙文中的叙述要详细地交代人、时、地、事、起始、经过、结果,还要有形象生动、具体细致的细节描写。议论文中的叙述则要概括,因为,议论文的中心是说理,叙述只是提供论据而已,如果叙述多而全,中心即被淹没。叙述的概括,即抓住能证明观点的主干或者说是对应观点的依据,删去枝叶,略去详尽的过程。主干的构成三要素是:人——事——结果。

  “曲”——讲究波澜。概括性的叙述不等于僵化平直,越是概括越要讲究曲折韵致,即叙的内涵。基本要求是简要过程的起伏,外在标志是关联词的拉动,应学会有意识的用复句叙述,切忌平铺直叙。常用浓缩叙述的复句形式很多,聊举几例,希望以此反复操练,很快便会有感觉的。转折句:“虽然……但是……,还是……”,递进句:“不仅……而且……,依然……”,假设句:“假如不是……不是……又怎能……”。

  (2)不完全段的照应

  ①引论段的写作

  a、直接式

  在引论段中,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直截了当提出中心论点。这种方式的引论段,一般只需一二句话,考场作文短精快的评价更需要这样。如: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谈骨气》)

  b、间接式

  在引论段中,先肯定一种观点,然后一个转折,提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别出新意。这种方式的引论段一般都分前后两层意思,中间转折连词衔接。如: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马南邨《不求甚解》)

  c、类比式

  在引论段中,摆出为人所熟悉的具体的形象的属性、相类的事物或观点,通过类比引出人所陌生的抽象的论点或要议论的论题,这样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通俗,使得开篇便饶有趣味,引人入胜。

  d、释义式

  引论段的开头将标题或有关概念的含义解释一下,在解释中引出论点,此为析题。析题的最大优势,是快而准的把握题要,不蔓不枝。如:

  汉语中,标示“坚实”这样性质的字不少,标示“柔软”的也很多。可是既标示“坚实”,又标示“柔软”,把这两种对立的性质统一在一起的字就不很多了。“韧”就是这样一个。字典上注释,“韧”,又柔软又结实,不易“折断”。“韧”是一个耐人深思的字。(《谈“韧”》)

  ② 结论段的写作

  a、启发式

  好的结论段,既要呼应总结引论与本论的内容,又要指出未来的希望,启发人们如何去做。如:

  年华似水,它不停地向前流,一去不复返。怎样才能使它不随流水白白消逝呢?一不靠叹息,二不靠埋怨,三不靠幻想。靠的只是自己抓。抓住了今天,你就能抓住了生命,抓住了未来,你的青春就是美丽的。什么大水也冲不走它。(余心言《青春是美丽的》)

  b、感叹式

  好的议论文是情理并重的,结论段既要总结重申引论本论提出论证的论点,给读者晓之以理;又要以强烈的感情去启迪感染,让读者动之以情。心悦诚服才是议论文的魅力所在。

  c、引申式

  在结论段中,先提一下已论证的内容,再由此引申开去,简要论述一下有关的问题。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加长篇幅的情况下扩大文章的容量。

  d、转折式

  在结论中,把本论部分论证的论点概括在一个转折复句中,把强调的中心放在转折词后面。这样结尾,可以突出中心,提醒读者。

  例:要多读书,用功读书,但是还得善于读书。(吴晗《谈读书》)

  3、微时评积累时政热点素材

  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新气象。新材料主要来自主流媒体,获取的主要途径在于密切关注重要媒体传递的信息,包括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及时分类储备起来(摘录、下载、剪贴)。死读书、只做考卷这种与媒体隔绝的所谓专注法,对青少年写作极为不利,不可提倡。当然,中学生对媒体的关注须有选择性,电视节目中的社会性聚焦栏目,如新闻联播、午间三十分、焦点访谈、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等,连续剧等纯粹娱乐节目应当避开。采取每周写300~500字微时评的方式积累相关素材。

  备考高三语文复习规划

  一、语言基础

  字音、成语、实词、虚词、默写的背诵篇目按自己的计划每天复习,坚持不懈。高考的语基靠得就是平时的点滴积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飞跃。高考语文考的是考生的耐力,谁能做好每一天、落实好每个基础点,胜利就属于谁。

  二、文言文

  到了这个阶段,文言文只需要做两件事情:一个是巩固考纲内18个文言虚词,尤其是课内的例句,一定要熟,能够做到条件反射最好;二是熟悉文言实词、翻译、文意、断句题各自的答题技巧。如文言实词中,看见“肃”就是“严肃”,看见“德”就是“道德”,这种条件反射式的实词解释基本上都是错的;而把“表”解释成“给……上表请求”,一看就是词类活用这种文言文式的翻译方式,基本上都是对的。把握住命题思路,考场上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针对自己平时复习实词虚词的情况,一定要落实好这一步。据我所知,很多同学现在还没有开始记忆这部分内容,要好好利用寒假时间去强化这一块,做到非常熟悉。

  另外文言文整体阅读比较差的同学,可以精读5、6篇课外文言文,例如广东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我们发过试卷),把其中的文言文对照翻译文全文理解,弄清里面的文言知识,如:实词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特殊句式等。通过这样的精读可以进一步提高文言文的语感,对做题有很大的帮助。

  三、诗歌鉴赏

  同样,诗歌鉴赏也不必漫天撒网,两件事情也足够:一是熟悉术语系统,即诗歌鉴赏常考的艺术手法和对应例句,像病句题一样,对相应手法烂熟于心;二是练习诗歌翻译,因为大多数考查诗歌内容或主旨的题目中,如果考生实在不知道要答什么,把相应区间的诗句翻译一下,也能拿到绝大多数的分数。诗歌鉴赏这一块,如果读不懂诗歌,可以找一本有鉴赏文的唐诗宋词类书,每天看一两首(10分钟)坚持到高考,可以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四、现代文阅读

  1、 要有整体阅读观,清楚怎么读。

  一是以文体的基本特征为突破口,掌握阅读方法。如写人的文章(传记、人物通讯、访谈等)的阅读,应着眼于人物形象,阅读分析时要着眼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思考刻画人物的意义。调查的特点是对某一情况、某一社会问题、某一成功经验,提供规律性认识,并把这些规律性认识提供给读者。

  科普文章的主要特点: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通俗性),特别是第二个特点是科普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重要特征。

  二是联系写作背景、写作意图,整体把握文旨。

  三是强调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写作思路的梳理,落实逐段思考段意、分清结构层次的要求。

  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或许会被视作死板老土。但其实对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提高却很有必要,理清文章的脉络,明了作者的写作思路,能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文本。唯有全面整体把握文本,才能确保要点的齐备和角度的层次感。

  考生如果没有真正读懂文本,对文本缺乏整体的认知,便急着去草草做题,就会出现了误读、歪曲文意等现象,答非所问。不管是哪种文体,读懂文本,注重结合文本实际适当选用方法和术语,是解答任何题目的前提。

  2 、注意考点规律与审题,清楚怎么考。

  选考实用类阅读专题文体多样,耗时多,尽管如此,但高考命题主要是考查阅读的基本能力,应研究考点,落实基本的阅读要求。《考试说明》中对选考的能力要求分别是: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其实就是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因此,我们应打通各种文体,带着这三个问题阅读,落实阅读的基本能力要求。

  读题审题是应答所有试题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无论哪一类问题,题干或多或少都包含着一些提示,规定了答题的范围、角度、句式、字数等指向性要求。

  如果不认真审读,明确要求,只是凭感觉,应答时就难免不得要领。要养成认真审读题目的习惯,边读边圈点关键词,弄清题干对答题有什么要求,理解了题目的指向性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3、强调方法与细节,让学生清楚怎么答。

  一是归纳基本题型的做题方法,我们把实用类阅读的基本题型大致梳理为五种:词语句子含义理解题、要点概括题、作用鉴赏分析题、语言特色鉴赏分析题、探究题,并根据练习对这些题型的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如理解句子含义,要紧密结合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来领会其深层含义。

  要点概括题答题有层级之分,一定要看题目的要求,看答到哪个层面。有些题只需要摘录答案就可以;有些题需要对文本内容(材料)进行归纳,不能停留在罗列现象、材料的层面上。

  作用鉴赏分析题则可以从思想内涵、手法、结构、表达效果上考虑。

  语言特色分析题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特点、文体的差异等方面考虑。

  探究题我们强调结合文本的要点与意图进行合情合理的概括与分析,并注意答题格式及层次。

  五、作文

  我们要做的,就是写好一篇文章。大家要做的,就是挑其中最对自己胃口的一篇——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最容易模仿的一篇,换一个题目,逐句仿写一遍,把人家的事例换成自己的事例,论述语句只做适当调整。仿写结束后,加以适当润色、修改。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写一篇高考一类文,务必在离高考还有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找到写一类文的感觉。

  如果有些同学基础过于薄弱,那建议找一篇过去的高考二类文,结构规整、层次清楚的那种,那类文章由于立意问题,现在只能拿到二类,但对于作文长期老大难的同学而言,极容易上手,作文提升10分以上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想。

  再写完这篇作文的基础上,再自己另写一篇加以巩固,注意一定要限时作文,像考试时作文一样,在45分钟之类完成。对于平时考试作文不够时间写得同学尤其要注意加强平时作文的限时训练。

  综上,由于语文板块较多,所以总体看上去的话,复习任务并不轻松,但考生完全可以选取自己薄弱的版块加以集中突破,使得自己的语文应试水平(而非语文水平)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较大的飞跃。如果考生各个板块实力相对比较平均的话,建议考生将精力放在三块:一是阅读延伸题,;二是文言虚词复习——这两块在寒假短时间内突击一下,应该会有比较好的效果。第三块就是作文。这三块在高考150分中至少占到83分;如果我们认为文言虚词关系到文言文能够彻底理解的问题,

  那么文言虚词占的比重将达到9分,总量将占到89分如果这些地方能够有比较大的起色,那么高考语文的总体水平也就必然随之水涨船高。

看过“备考高三语文复习规划”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